瓜瓜

我曾经是小王子星球上的猴面包树苗,因为不想被绵羊吃掉,所以移居地球。本来我和玫瑰也是好朋友.

文学理论前五章笔记归纳

看那么多小朋友晒笔记。手写版的我就不晒了。

没有可以拍照的手机,笔记多得拍不完。

教材是《文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合编的,

简称“马工程”《文学理论》

至于北师大和高教社的笔记,度娘文库有。


文艺学(文学学);

文学理论;诗学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文学学)。

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一、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

 

(一)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

分析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个要素、环节及其相互联系,揭示文学活动的特征和规律,考察文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思潮、流派等诸多问题。

(二)文学理论的性质: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

 

实践性:文学理论能够用文学活动的实践所检验

 

文学理论能够统观、指导或者预见文学创作

人文性

研究方法上:文学理论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须面对审美世界,关注情感、感性、形象的世界。

研究目的上:目的不仅是认识、分析文学,重在提升人的精神,达到人的精神的超越。

在当代中国,文学理论人文性的最重要体现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把是否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学价值判断的根本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学理论研究的全过程。

 

科学性
用概念、判断、推理和理论概括,来揭示文学活动的特性和规律,建立相应的知识系统。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康德  ImmanuelKant 1724 —1804 

 

18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

主要著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

           《实践理性批判》(1788)

           《判断力批判》(1790)

康德哲学对主体性原则的强调与确认:

通过主体自身认识世界,肯定了主体的能力,把理性作为最高的尺度,从存在的反思转向对主体自身的反思。

黑格尔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者

《精神现象学》、《美学》…… 

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

 

费尔巴哈 Ludwig Feuerbach  1804—1872

 

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

主要著作:《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三个发展方向

苏俄的马克思主义文论

“列宁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论

几个阶段

西方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文学的社会地位

唯物史观

发展不平衡

艺术生产理论

人学思想

美的规律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基本构成

1、中国古典文学理论

否定--移植--现代转化

2、西方文学理论

引进--否定--全面引进--对话、中国化

3、马克思主义理论

引进--极端政治化--当代形态“中国特色

 

第二编    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文学的性质是指文学本身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人文学科的内在特性

 

第三章    文学的性质

社会意识形态

审美

语言

 

第一节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与其他艺术一样,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客观世界在人类观念领域的反映,同时又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以及与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集中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

 

关于文学是否意识形态的讨论,有三个立场:

文艺是意识形态但不从属于上层建筑;

文艺是上层建筑中的特殊意识形态;

文艺不是(或不仅仅是)意识形态

 

一、认识性

文学的认识性,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它通过创造艺术形象,以不同于科学和逻辑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一)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

(二)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三)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二、倾向性

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 倾向。

(一)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

(二)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如何理解思想的倾向性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政治和思想的倾向性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作家所具有的特定的阶级立场、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一是社会生活所包含的政治和思想内容。而表现政治和思想的倾向性是文学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属性。

思想的倾向性需要艺术地表现出来,尊重艺术的创作规律,从场面、情节、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文学的真实性:文学要真实、生动、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并艺术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的特性。

三、实践性

文学的实践性,就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一)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

(二)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

(三)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

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
必须遵循文学的规律。
文学常常通过激励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对社会实践产生作用。

 

第二节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审美也是文学与音乐、绘画、戏剧、雕塑、舞蹈、书法、影视等艺术种类共同具有的特征。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一、情感性

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从两个维度考量:

(一)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性

(二)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审美价值评价的特征

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关注的不是其物质性和材料性,而是其外在的形式和表象。

 

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审美活动中,情感与想象力、理解、直觉等多种精神机能相互激发,彼此呼应。

 

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意思是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

 

审美艺术既表现了创造者的感性直观,也融合了创造者的理性观念,因此是直观与认识、情感与理性的相互统一。


审美不等于只描写美的。

文学形象比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更集中,更典型,更能体现人类生活和精神的多样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三、超越性

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也称作文学的理想性,是人在创作和鉴赏文学作品中,其心灵在摆脱和超越各种现实关系后获得的一种精神自由状态。

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能动地刻画自然并表达自身感受;在文学中实现对自然的征服;在文学中同自然结为知己。

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

对人自我的超越。

 

用文学手段实现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
刻画自然;主观情志与自然的融合。

 

第三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与其他种类艺术的区别在于它是语言艺术。

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语言符号连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后者不是物质的声音,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记,我们的感觉给我们证明的声音表象。它是属于感觉的,我们有时有把它叫做‘物质的',那只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而且是跟联想的另一个要素,一般更抽象的概念相对而言的。----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语言的内容性

语言的文化性

语言的暗示性

语言的流动性

 

一、间接性

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文学语言在表现形象上的间接性,使文学艺术形象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

文学语言的间接性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加自由的创造空间。

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语言符号是抽象的,因此需要有一定的文字、文化积累才能接受;通过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相比来说具有不确定性。

二、精神性

文学具有通过语言符号而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文学因其语言性而更加接近人类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用语言这种最自由的表现手段将精神的深刻和丰富呈现出来。

文学的精神性在心理描写中得以充分体现,这是其他视觉艺术所不能达到的。

 

 

 

第四章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第一节    文学的价值

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文学价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也有可能发生变化。

价值与功能基本是对应的。

 

    上述三个方面的价值其实对应的是人类的知、情、意三个方面,即:

认识价值对应认知力,实践为认识功能;

伦理价值对应意志力,实践为教育功能;

审美价值对应情感,实践为审美(或美悦)功能;

上述为文学价值与文学功能的基本构成。

    

一、文学的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是一个揭示客观事物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关系范畴。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价值观反映了主体对客体进行评价的标准和取向,不同主体的价值观不同,对客体价值的评判也就不同。

文学价值的尺度具有个体差异性、带有时代、地域甚至民族文化的特点。

 

二、文学的价值的多样性与主导价值

文学价值包含多层次、多方面的价值因素和价值内容,具有多样性。

一般说来,文学的思想、伦理、认识等价值常常居于主导地位。

文学必须即反映人民的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的精神生活。

主导价值通过体现真、善、美来影响和塑造人的情感和灵魂。

有关文以载道的讨论由来已久

三、文学的真、善、美价值

真:文学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即反映真实、表现真情、追求真理。

善:文学要反映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健康发展的追求,对人类和平、幸福的向往,以及对人类与环境和谐关系的珍惜等等。

美:在真和善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具体体现为语言美、形象美、精神美、意境美和形式美等。

文学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虽然在具体的作品中表现方式不同,但真、善、美在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是一个相互联系、渗透的整体。

 

第二节    文学的功能

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的功能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凝聚功能、益智功能、心理补偿功能等等。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具有整体性,体现在文学对人的情感、理想、信念、道德、人格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文学的认识功能

文学具有帮助人获得社会和人生知识,加深对人和社会理解的功能。

文学的认识功能不是概念化和抽象的,而是通过形象和情感的方式来体现。

   

二、文学的教育功能

文学作品具有影响思想情感、净化心灵世界、增强生活勇气和信心的功能。

文学是疗治社会与心灵的良药,使人向“完整的人”和“丰富的人”的方向迈进。

文学借助人物形象赋予道德内容。

  

关于“完整的人”,“丰富的人”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单向度”的人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 

    大众交通与传播工具、吃穿住日用品,具有非凡魅力的娱乐与信息工业输出,这些也同时带来了人为规定的态度、习俗以及多少舒适的方式是消费者与生产者结合并通过后者与整个社会结合起来的某些理智和激情反映。这些产品灌输、控制并促进一种虚假意识,这种意识不因自己虚假而受影响。而且,随着这些有意产品对更多社会阶层的个人变为可得之物,它们所携带的训诫就不再是宣传而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比从前的要美好的多,而且,作为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它抗拒质变。一种单面思想与单面行为模式就这样诞生了。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三、文学的审美功能

文学具有沟通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美感和情感需求,使人获得精神对现实的超越、实现审美理想,推动促进个性和才能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功能。

审美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

 

文学审美功能的类型:优美型、阳刚(崇高)、滑稽等多种类型。

    

 

  文学能够产生直接审美感受的元素:语言的美(韵律、节奏等)、情感的美(符合健康的人类心理需求)、形象的美(意象、意境)……

悲剧美使读者通过心灵的震撼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四、文学的娱乐功能

文学的娱乐功能指的是可以给人带来身体快适、心情愉悦、精神自由的功能。

想象化的生理满足。

益智。

最终应该指向高雅的格调。

通俗文学作品往往展示一种超乎寻常的技能,从而为人提供了引人入胜的想象空间。诸如武侠类、推理类、悬疑类等。或使人心生向往,或在紧张恐惧之后放松,或在苦苦思考后得到答案,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快感。

 

 第三编

第五章 文学创作

 

一、创作动因

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内驱力,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创作动因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

(一)创作动机

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创作动机有个体性因素,如个人生活经历或心理体验需求。

创作动机有社会性因素,代表社会言说。

(二)创作冲动

创作冲动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创作冲动是一种情绪表现形式,同时具有强烈的心理推动力。

创作冲动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并指向作家的内心世界。创作冲动可能具有非理性的内容,并非清晰成熟的思考结果,因此,是复杂的情绪体验。

 

二、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作家在创作动机的指引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运用艺术概括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主要构思三个方面:

                 作品整体构架

                 具体艺术形象

                 情节的演变

 

有时作家会因为某件事或某个形象的激发,或者因为道听途说一个故事而构思出一段情节,并在构思中逐渐清晰和丰富

 

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是艺术概括,即创作主体对选定的材料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具体包括艺术综合、艺术简化、艺术变形三种方式。

 

三、语言呈现

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又称作艺术构思的物化过程,把“胸中之竹”化为“笔下之竹”,用语言传达出作家的构思。在这个过程中,作家自身的语言修养、文化修养以及才情禀赋充分得到体现。

恰当运用典故,能够丰富作品的内涵,增加文化、历史、哲学的厚度,或是有铺排的意味。有时也可能生硬、造作,但这一点并无明确标准,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语言表达应该恰如其分,富有表现力,并有自己的独创性。根据表现的题材或者体裁具体需要,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使之自然贴切,达到“不隔”的效果。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一、艺术直觉

直觉是一种不依靠推理就能把握到内在的一种能力。

直觉的能力因人而异,通过长期的训练可能有所提高。

艺术直觉指艺术家能够瞬间直接把握客体审美意蕴的能力。

艺术直觉体现出鲜明的主观性与情感性,把握到的是事物的审美方面的意义或价值。而科学直觉的结果是对象的客观属性和规律。

 

关于创作灵感的问题

灵感是一种状态。

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情绪、想象力和创作造都极为活跃的一种状态。

灵感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灵感与直觉的区别

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

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二、艺术情感

 

情绪与情感不同

艺术情感来源于日常情感,但又是日常情感的升华。

艺术情感至少有三个维度:创作过程中产生;整体创作过程中的推动力;创作过程的对象或结果。

艺术情感不同于日常情感。日常情感相对来说更加指向物质感官上的满足,具有功利性、个体性、即兴性的特点。将日常情感转化为艺术情感的关键是回忆与沉思,即拉开审美距离,需要有一个再度体验、回味、沉淀,并将之形象化的过程。

 

艺术情感对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艺术情感本身就是艺术形象的构成成分。艺术情感需要将之形象化,成为可感的形式,而不是空洞的呐喊和呼号。

 

三、艺术想象 

艺术想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

艺术想象是形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过程。

艺术想象并非空穴来风,是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通过艺术加工而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

艺术想象的类型:再现性、创造性、类比性。

 

四、艺术理解

艺术理解,是指创作主体融合了形象和情感的思性思维活动。

艺术理解强调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理性方面。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

一、作家与生活体验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

三、创作个性与独创性

四、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作家的文学创作反映了个人对社会生活的亲身体察与感受,具有其独特性。


评论
热度(32)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瓜瓜 | Powered by LOFTER